新闻详情
漳州:让农业开出工业奇葩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匿名 发布:2011-7-16 修改:2011-7-16
隶属:行业新闻 点击:3012
一亩地种植花卉蔬菜,年产值从几百近千元跃升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你相信这样的神话吗?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这不是“神话”,这是实实在在发生于福建漳州市的事情。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尽长春之意”。漳州平原是福建唯一的平原,自古是“插根扁担就能发芽”的“花果鱼米之乡”。近年,漳州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生态工业,从而使这片希望的田野,升腾起更多美好希冀。
“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记者发现,这些原本只在工厂里才能听见的词汇,如今却成为漳州农民挂在嘴边的口头语。随着漳州不断引进现代工业“生产线”等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理念,应用于推进传统农业升级改造,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漳州传统农业再次焕发蓬勃生机。昔日传统的“花果鱼米之乡”如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生产与集散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引进基地和出口创汇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云霄枇杷、东山水产品、漳浦保鲜蔬菜、华安铁观音等一大批特色农业“名片”不断涌现,漳州的工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据了解,该市食品加工产业2009年创产值325亿元,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特别是食品罐头年产量占福建省80%、全国40%,其中蘑菇罐头出口量占福建省90%、全国80%。糖姜制品占欧洲市场近80%等。
在依托传统优势,努力培育生态型工业过程中,漳州市市委书记刘可清不止一次地强调,“生态环境是我市一大宝贵财富,保护环境要和发展工业齐步走。”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从“原料—产品—废料”到“废料—回收—产品”,循环经济正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招商引资”到“挑商选资”,漳州市不再遵循过去“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老套路,而是在“引进来”中选优、选强、选生态。
正是以生态化思维发展工业,如今,漳州的水更清、山更绿。有关材料显示,九龙江漳州流域水质达标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8%,空气质量均符合或优于二级标准。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漳州经济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据了解,古雷石化、福欣不锈钢和东山旗滨等多个投资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漳州这个“农业大市”正慢慢地转身成为海西热土上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同类新闻
- 2023-6-12 水仙花球个个都有拳头大
- 2022-9-6 福建省林业局到漳州高新区水仙花海调研
- 2019-11-19 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18日在福建漳州开幕
- 2018-11-18 品种最齐品质最好造型最美规模最大 漳州成全国最大三角梅生产基
- 2018-11-17 造景美 展品新 范围广 成效实 访农博会·花博会筹备办常务副
- 2018-10-27 漳州农博会·花博会将于11月18日开幕